第151章 余阳亲笔信、老同桌到访
第151章 余阳亲笔信、老同桌到访 (第2/2页)昨天更是达到了37℃。
所以塑料大棚全都拆了顶,又在棚外扩建了许多种植区。
但这依旧无法缓和产能不足的问题。
无它,要吃饭的人,太多了。
尤其新增莱钢城和沂水沂蒙之后,消耗量翻倍。
为此,三元农业不得不在小清河养殖区,继续打造塑料大棚,以便冬天也能拥有足够的蔬菜瓜果。
余阳思索着,跟随长矛兵和介绍产业的三哥周武,走向砖窑大食堂。
这时。
砖窑办公区的前台,打来电话。
“余董,您同桌来了。”
“陈曦?”
“是的。”
“再有三天就要高考,她来干什么?难道临阵退缩,决定不奋斗了?”
余阳怀着好奇,来到洽谈区。
饱含青春气息,却不怎么青涩的小姑娘,正坐在沙发里吃开心果,旁边茶几上,还摆着一杯卡布奇诺。
“好家伙,你把这当自己家了?”
“我这辈子都没进过这么大的公司,来一次,总要体验体验贵宾待遇。”
“有道理。”
“喏,你的准考证。”陈曦说着,拿出一张纸质复印件。
“啥玩意?”
“高考准考证。”
“???”
“来的时候,校领导们说,你是单方面休学,学校没同意,加上你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现在又为泰市的发展彻夜拼搏,所以,不记过了,允许结业,也允许考试。”
余阳听到这,拿出手机,联系自家老子,“歪,老爹,你给县一中捐了啥?”
“哦,肉猪出栏了,我们赚了不少,想到咱们平东县虽然穷,但老师们还是很负责,为了让师生们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万头猪养殖基地就给县一中捐了一座塑料跑道,外加一座六层高的实验楼,相关项目交给了三元建设集团,现在差不多已经竣工。”
“怪不得。”
余阳跟老余闲聊几句之后,挂了电话。
随后坐进沙发,拿起准考证。
他肯定不会去参加考试。
因为在另一个时空,电子产品非常发达,除了签字、绘图,他几乎没写过字。
十几年没写过字啊!
就像交给上级的那封信,写完之后……若非为了表明诚意,他肯定找人代写。
再就是。
另一个时空,二十多年没读过高中书籍,他哪还记得考试重点。
陈曦看其沉默,“明天看考场,伱去不去?”
“不去了。”
“好吧,那我走了?”
“你考试准备的怎么样?”
“还行,考东山农大不是问题。”
99年大学扩招,高考也进行了变革。
不再是先报志愿,再参加考试。
也不是未来的出了分,再填志愿。
而是考完后,自己估分、填志愿,然后等着出分。
所以今年许多人考了高分,却没能上个好大学。
当然,各地规则有所不同,像京城、魔都、广区,似乎已经采用先出分,再填志愿。
闲聊着。
余阳将陈曦送到砖窑门口的厂内轨道站台。
等和谐号进站,对方进去后,站在车厢里挥挥手。
余阳同样挥手,“马到成功!”
1号线有个分支,可以抵达平东县。
虽然这条分支,需要绕行平东湖北侧的小清河,但走公路也要绕道,并且省道坑坑洼洼,远不如轨道轻便迅捷。
余阳回到办公室,将准考证放进记事本的封皮中,算是留个纪念。
清洗茶具,准备沏茶的法医妹妹,好奇道:“余董,您谈过恋爱吗?”
“肯定谈过。”
“刚刚是你女朋友?”
“我同桌。”
“我看她挺紧张,尤其见到你的时候。”
“哦?”
“我跟我哥学过心理学,可以看出她好像很在意你的态度。”
“啥态度?”
“对她的态度。”
“她是我同桌,我对她能有什么态度?”
“对,就是这种态度。”
“???”
这时。
前台再次打来电话,“余董,潍城总管和寿光负责人,以及寿光蔬菜基地代表,前来拜访。”
“我马上来。”
余阳想到贸易大厅的计划,走进内间换了身正装,来到洽谈区。
同时心里也有点嘀咕。
贸易大厅的作用,其讲出来之后,老董等人方才领悟。
隔着半个东山的寿光,能有这么灵敏的嗅觉?
……
洽谈区。
从潍城赶过来的贵宾,足足有三十多人。
余阳跟主要领导会面、握手之后,双方移驾1号多媒体会议室。
再次客套一番。
潍城总管开口道:“余阳同志,我们此次来,是想跟贵方达成一个重要合作。”
“领导请讲。”
“一直以来,寿光并没有将十里营作为竞争对手,我们增资扩产,只是为了提高产量。”
“是的领导,我们十里营也从未将寿光作为竞争对手,因为我们的产品不一样。”
“如此,那就好办了,我希望我们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比如西瓜,我们采用贵方的种子,或者采用贵方培育的瓜苗。”
“这……”
“余阳同志,三元农业转型粮食公司,未来肯定会销售各类种子,如果有寿光帮忙推广,这对贵方有益无害。”
“领导,我明白,我也很想跟贵方签署战略合作关系,问题是,我家的西瓜,全被员工吃光了。”
“???”
寿光负责人插话道:“余董,我们寻求的合作,不止西瓜,甜瓜、草莓、小番茄也可以。”
“也吃光了。”
“……”
“我不是推诿,而是真的如此,不信的话,咱可以到大食堂瞧瞧。”
……
砖窑大食堂。
采用塑料大棚拼接的建筑群,犹如一个大型菜市场。
中间摆放长凳条桌,两侧是借助小型轨道打造的取餐区。
上午11点。
虽然职工尚未下班,但食堂已经开始运转。
只见两辆平板轨道车,从两侧运送着一桶桶粥汤,沿着轨道缓缓向前,并时不时放下一两桶,然后消失在视野尽头。
接着又是两辆平板轨道车,从两侧运送着一桶桶炖煮的菜品,沿着轨道缓缓向前,并时不时丢下一两桶……
接着,馒头、饼子、包子……
随后,切好的瓜果,成桶的冷饮,甚至还有一些本地啤酒……
等到11点半。
塑料大棚两侧,陆续开启小门,数不清的职工走进来。
先洗手,再取餐盘,然后自己打餐……
如果当前区域没了食物,顺着轨道向前走,总能找到吃的。
而这一切,全都不花钱。
并且,瓜果饮料,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当然,巡字旗也在四处游走。
如果浪费食物,免不了一顿胖揍,甚至会被吊在食堂门口。
潍城来客们,看的目瞪口呆,“余董,这是工作餐?”
“不,这是新时代的大锅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