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41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

第241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

第241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 (第2/2页)

这个是中日之间在接纳西方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就使中日之间的矛盾在1860年之后慢慢突显。
  
  大清国是一个我是守住的状态,一个通商原则。
  
  而日本在这个方面就是我一定要走出去的一个状态。
  
  也正因如此,大清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
  
  “再来看看当时的清政府,虽然比起日本,中国地大物博,但其实国库也并不充盈。”
  
  “1889年,光绪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共计耗资白银五百五十万两,相当于购买三艘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的经费。”
  
  “因为光绪皇帝大婚亲政,慈禧太后理应从清政府中枢的政治舞台上隐退。”
  
  “为了预备养老之所,决定重修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颐和园,这又是一笔巨款。”
  
  “而这笔资金竟然是以训练海军在颐和园开办昆明湖水师学堂为名,堂而皇之地从海军衙门挪用出来的原本应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
  
  “为了给颐和园筹款,海军衙门还以海防名义向官员和社会吸纳捐款。”
  
  “国防成了敛财的招牌,然而,钱还是不够。”
  
  “1891年六月一日,户部尚书翁同龢突然上奏,以节省财政支出为由,奏请暂于两年内禁止南北洋购买西方的军舰、枪炮。”
  
  “这对于已在勉力支撑的海军来说,无异釜底抽薪。”
  
  “甲午战前几年,日本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一。”
  
  “海军新增军舰十一艘,总排水量和主力战舰均超过北洋海军,老旧舰船也装配了速射炮。”
  
  “而北洋舰队1891年限购军火后,未添一炮,甚至连炮弹都吃紧。”
  
  “清政府建立了一支海军,却并不明白如何建设它、维护它,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它。”
  
  李鸿章:暂停购买军舰枪炮的时间节点太巧了,这是老天要亡我大清啊!
  
  他的心情很复杂,要是这个时间节点推迟一两年,甲午战争绝不会是那个下场。
  
  从1874年,小日本侵略了台湾。
  
  1882年,小日本居然在朝鲜找事情,要找大清国的麻烦。
  
  1884年,法国人又来找大清国麻烦,日本趁机又在朝鲜找大清国麻烦。
  
  接连不断的出现问题,再往前更多,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是从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定远号、镇远号回来之后,一直到1890年。
  
  这整整五年时间,大清国的东亚海疆真的做到了海不扬波,风平浪静。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满朝文武都觉得,这支力量已经足够让大清国安稳睡觉了,满朝文武都认为应该暂停购买外洋枪炮。
  
  可关键这个暂停的时间节点,实在是太巧了。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间节点暂停。
  
  1890年的时候,西方海军正在经历大变革。
  
  可无奈就在那一年,他们大清国这时候停掉了军舰枪炮的购买。
  
  甲午战败之后,他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而日本海军正是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完成了对大清国的赶超。
  
  可大清国的海军偏偏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了,正中日本的下怀,被日本迎头赶上。
  
  “1894年五月下旬,大连湾,北洋海军正在进行三年一度的大校阅。”
  
  “在震耳的炮声中,一封电报被交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中。”
  
  “朝鲜东学党起事,倭人已派舰来此保护其商家与居民。”
  
  “望着眼前的大舰队,李鸿章心里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忧虑。”
  
  “自己两个月前上奏朝廷,申请购买快船快炮,尝试向户部军火禁令发起挑战,然而在清流派的一致反对声中再次被搁置。”
  
  “如果此时和日本开战,北洋海军等于是丧失了战前最后一次更新装备的机会。”
  
  “1894年,朝鲜秘密社团东学党发动起义。”
  
  “朝鲜国王请求中国平息事态,清朝海陆两军进驻朝鲜。”
  
  “得知此事,日本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挑起战争的绝好机会。”
  
  “日本内阁会议迅速通过决议,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派兵前往朝鲜,进驻汉城。”
  
  “在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仅不退兵,反而向朝鲜半岛持续增兵。”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示驻朝大使大鸟圭介,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六月五日,日本成立了一个以天皇为名义首脑,由日本军人精英组成的战时大本营,并制定了完整的作战方案。”
  
  “日军总目标是将陆军主力从海上输送入渤海湾,择地登陆,在直隶平原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
  
  “然后进攻北京,迫成城下之盟。”
  
  “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海军作战的胜负。”
  
  “所以,日军部署第一阶段,派遣一部分兵力进入朝鲜牵制清军,在海上与北洋海军进行决战,争夺制海权。”
  
  李鸿章:大清国的一个地区和日本的一个国家打仗,先天就处于弱势,甲午战争的战败也情有可原。
  
  他并不是想为北洋海军的战败找借口,而是事实确实如此。
  
  他们大清国建立的海军是孤零零的,并没有与之配套的近代军事机构。
  
  日本在明治维新改革当中,不光是军事的改革,而是全部一起改革。
  
  因此日本改制之后有联合指挥系统,而他们大清国就没有这个东西。
  
  中日甲午战争开打,整个日本是全国的总动员。
  
  军事总动员,陆海一起打。
  
  而大清国则是各个战区为战,两广总督不管,湖广总督也不管,只剩下他一个直隶总督来打日本。
  
  就这样的一个局面,甲午战败的原因也不仅仅只是北洋海军武器装备的落后,大清国没有举国之力迎敌也是一重大原因。
  
  “而此时的大清朝却是猝不及防地面对一场近代化战争,举国上下对于该不该打、究竟该怎么打,一片茫然。”
  
  “朝堂上一片嚷嚷,不少朝廷大员仍将日本视作不堪一击的小国,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对敌策略。”
  
  “李鸿章则试图求俄、英两国进行干涉,牵动日本动兵。”
  
  “然而,这一次,李鸿章的外交斡旋并没有换来实质性的支持。”
  
  “在军情和舆论的压力下,李鸿章租用英国汽船,在北洋战舰护航下向朝鲜增兵。”
  
  “七月二十五日,遭到日舰突然袭击,英籍商船高升号被击沉,七百多名清军葬身大海。”
  
  “就在同一天,日本陆军也由汉城出发,南下进攻驻扎在牙山的清军。”
  
  “八月一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高升号事件发生后,英国国内舆论一致声讨日本对国际公理的践踏,军方也要求对日军实施报复。”
  
  “当年十一月,英国法院裁定,高升号事件中,日本没有过错,清政府则要赔付英国商船的损失。”
  
  “时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对于清政府的外交惨败直言不讳地说。”
  
  “所有国家均向中国表示同情,并说日本这样破坏和平是不对的。”
  
  “但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帮助中国。”
  
  “我不相信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相信单拿一只筷子不能吃饭一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也就是实力。”
  
  张之洞:唯有自身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依靠外力终归不靠谱,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在甲午海战这场战争中,日本不断地在利用或者说玩弄国际法。
  
  就比如高升号事件,他清楚的明白这是李鸿章故意为之的。
  
  他清楚李鸿章是不想和日本打仗的,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计谋。
  
  租用英国的舰船运送兵力,就是为了趁机吸引日本来偷袭。
  
  而李鸿章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高升号一旦被日本击沉,那英国就会出面对付日本。
  
  如此一来,大清国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不用再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李鸿章所看到的那样,租用英国的高升号运兵船被日本击沉了。
  
  他甚至都能猜到李鸿章得知计谋成功的那一刻有多么开心,日本终于被英国运兵船击沉了,期待着英国赶紧出手揍日本一下。
  
  可最后的结果,出乎大家的预料,整个事情突然翻盘了。
  
  他之所以说日本玩弄国际法,是因为他后来了解到日本为什么翻盘了。
  
  原来是日本人跑到英国,找了牛津和剑桥的几个著名的国际法专家写了一篇文章,一下子把这个事情的性质给颠覆过来了。
  
  文章说这不是打沉了一条英国的商船,这条英国商船之前被大清国士兵给绑架,说是中国士兵拿着刀架在船长脖子上,然后英国船长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些配合这个的证词。
  
  这下好了,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就被颠倒黑白了。
  
  他深深的明白,之所以会翻盘,只是因为大清国实力弱小,被当成软柿子拿捏了。
  
  高升号的事件,所有的列强都知道真相,英国同样也知道。
  
  最后英国之所以怪罪大清国,不愿意得罪日本,只是因为大清国实力弱小,仅此而已。
  
  “1894年九月十七日中午十二时,北洋海军主力在为清朝登陆陆军护航过程中,在黄海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
  
  “北洋海军深黑色的煤烟,导致行踪被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发现。”
  
  “这支由劣质渣煤驱动、舰型老旧、航速不高、炮弹不足的军舰,和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几无胜算但令人肃然起敬的战斗。”
  
  “由于航速不及对手,北洋海军遭日舰合围,渐处劣势。”
  
  “靖远、来远因伤重离开战场,致远、经远重伤沉没,铁甲舰定远、镇远孤独地漂浮于黄海海面。”
  
  “黄海一战,日军成功夺得制海权。”
  
  “此时,陆上战局也开始按照日本人的谋划展开。”
  
  “北洋舰队拼死保护的陆军本应驰援平壤,而平壤早在一天前就已陷落。”
  
  “朝鲜全境被占领,中国本土也很快被日军突破。”
  
  “在日舰掩护下,日本第二军开始在中国海军重镇旅顺后路花园口登陆。”
  
  “意在占领旅顺半岛,建立直隶决战的根据地。”
  
  “日军三十六艘运兵船,两万四千人,加上大量辎重。”
  
  “十几天便成功登陆,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就在日军接近大连港的时刻,慈禧的六十寿庆正在举行,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慈禧宣布,赏赐皇帝和王公大臣听戏三日,一切军国大事一概放下停办。”
  
  “当日,大连陷落。”
  
  “两周后,日军由大连向旅顺进攻。”
  
  晚晴时期的老百姓对小日本痛恨不已,因为他们得知日军攻占旅顺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日军攻占了旅顺,接着是在旅顺兽性大发,连续大屠杀四天,被杀的民众达到两万左右。
  
  在旅顺的街道上,被杀的百姓就有两千六七百人,被埋在一个大坑之内。
  
  而在旅顺周边的山上,被杀的兵民就更多,而且都没有收埋。
  
  “屠杀持续到二十六日,此时旅顺已经无人可杀。”
  
  “宫中的歌舞升平与敌军残忍的暴行,在这个国度同时上演,帝国的末世哀歌依然奏响。”
  
  “1895年二月二日,日军进占威海城。”
  
  “利用先后攻占的南北海岸炮台,与联合舰队相互配合。”
  
  “对困守在港内的北洋海军进行攻击,北洋海军则以刘公岛炮台及舰上的火炮还击。”
  
  “炮战进行了将近十天,日本舰队仍未能突入刘公岛防线。”
  
  “然而,因为腹背受到炮击和鱼雷偷袭,包括定远在内的主力舰均有损伤,甚至搁浅、沉没。”
  
  “威海卫之战,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结局落幕。”
  
  “二月十一日当晚,北洋舰队副将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水师官兵为免资敌,亲手引燃了旗舰上的炸药。”
  
  “轰然巨响中,定远巨舰终于沉没,中国近代化的最高成就北洋舰队就此覆灭。”
  
  “陆地方面,日军将李鸿章的淮军赶出朝鲜后,成立了以朝鲜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权,宣布朝鲜独立,进而全面占领中国辽东地区。”
  
  “自此,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的中国,在陆上、海上遭到最惨重的失败。”
  
  曾国藩:甲午战争的战败,李鸿章要背一半的锅。
  
  在打攻防战的过程当中,李鸿章不主动去打,一直保存实力,想要找准机会和日本达成妥协谈判。
  
  甚至于北洋舰队被李鸿章下令退到港湾里去了,导致最后被不依不饶的日本堵在里面出不来。
  
  要是李鸿章没有那些小动作,甲午海战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1895年三月十四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四月十七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不再向中国朝贡。”
  
  “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给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三国向日本发出联合照会。”
  
  “声称日本占据辽东半岛将威胁北京的安全,并且使朝鲜独立成为空谈,进而威胁整个远东的和平。”
  
  “日本迫于国际形势的不利,不得不交还辽东。”
  
  “但条件是另赠五千万两白银的赎回费用,最后在三国协议下减为三千万两。”
  
  “清政府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用,开始向俄、法、英、德等各国银行借款。”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并取得山东境内建筑两条铁路的特权。”
  
  “英国则租借了威海卫,并拓展了九龙新界,同时要求清朝的长江流域不得出让他国。”
  
  “法国租借广州湾,并将云南、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甲午战败两年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动。”
  
  “中国人通过战败的屈辱,终于明白优胜劣汰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
  
  “自那以后,通过努力革新,改变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就成为中国人奋斗的目标,一个变革的时代到来了。”
  
  梁启超:虽说甲午战争惨败,但中国人醒了。
  
  他深深的明白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前浑浑噩噩的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海权,反思海洋,反思海防战略。
  
  甲午战争当然给中国造成惨重的灾难,但也恰恰通过这场战争,中华民族真正达到了三千年来的真正觉醒。
  
  不管大清朝有没有醒,至少中国人醒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面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到西方列强去求学。
  
  他们都是在想一个目的,就是怎么才能救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