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章 海平面下的冰山
第两千四百九十章 海平面下的冰山 (第2/2页)这种时候已经用不上周至了,所以两人开始分开行动,周至在国博参与修复和讲授“修复工程路线图”的设计和使用,将“流程标准化”和“动作标准化”这两个概念带入到文物修复当中来,完成从“手艺”向“工艺”转化的第一步。
而傍晚则由司机战士将麦小苗送回国博来,和周至一起吃饭,然后就看周至修画,也可以在国博内不少地方逛逛。
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如今已经多达一百二十多万件,可谓是满满都是宝贝,而同期对外的展品,大家去国博的时候都为展品的数量和品质震惊感叹,其实呢?连藏品总数的一个零头都没有。
这就好像冰山,露出在海面上的,只有十分之一,而更多的十分之九,在大家都来不了的这些地方。
麦小苗能够看到的远比游客多多了,而且好多都是奇奇怪怪的原始状态。
这里有仿造青铜器的,将青铜器按照原型仿造出来以后,需要对亮闪闪的铜器进行做旧,要将仿品做得和原物在视觉效果上一模一样才行。
当然了这种东西是不能碰不能摸的,有些表面仅仅是一层颜料,这和文玩市场那种需要上手的造假,连门类都不是一个,因此不能说在国博可以以假乱真骗过参观者的老师,他们的东西就能够拿到市场上去经受考验。
当然麦小苗也不会去关心这样的假货可不可以拿到市场上去骗人的问题,她只是觉得这里的项目太好玩了。
光青铜器就有好多种玩法,除了看做仿品,还有一种青铜器信息的保留方式,叫“影拓”。
影拓,是照相术发明之前,智慧的中国人为了广泛传播研究青铜器,发明的以墨传拓青铜器全形的方法。
影拓又称全形拓,立体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
相传清嘉庆道光年间文人阮文建公得三代彝器四种,海内金石名家争欲观瞻,他烦于应付,摹拓刻木,拓赠各友。江苏镇江焦山寺僧六舟和尚感觉木刻有失原形,便与其研究手拓全形。
初是以灯取形,把原器的尺寸量好画出轮廓,再以厚纸做漏子,用极薄六吉棉连纸扑墨拓之,拓前须先用白芨水以笔刷器上,再用湿棉花上纸,待纸干后,以绸包棉花作扑子拓之。
如此得到的拓片,就好像一张宣纸上的黑白照片,大小与原器大小一致,可以说是保存、传播、研究金石的绝佳方式。
这便是六舟和尚创拓的全形拓。
之后这门技法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拓技者将白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都应用了起来,到了同治光绪时候,金石收藏家陈介祺采用“分纸拓”法,将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纹饰、器铭分拓,然后用笔蘸水划撕掉多余白纸,按事先画好图稿相应之需,把拓完的各部分拓片拼粘在一起,由于所绘图稿准确,用墨浓淡适宜,使得全形拓技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近代民国时期周希丁等人又将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技法应用到了全形拓之中,墨色更是考究,墨色浓淡相间,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大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