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六 北风卷地白草折(五)
三二六 北风卷地白草折(五) (第1/2页)廖兴在东宫系统里被人叫做廖挖地,并非因为他亲自上山挖地,寻找可以种植番薯、土豆、玉米的地方。
而是他对人才的挖掘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平度州虽然不大,却也不小,他竟然能够亲自接见州里每个读书人,量才而用,实在是十分难得。
这种挖地三尺的精神固然让人钦佩,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吴伟业这样的榜眼,多少还有些自矜身份。
加之他所管辖的莱州是天子驻跸之处,如何发展自然有上面的老爷说了算,名为知府,实则不过是个跑腿的,自己能够安排的事体非常有限。
不过这回外放到了怀庆、卫辉,倒是少了掣肘。吴伟业对此既有解脱之感,很想大展拳脚,却又有忐忑之心,生怕行差踏错。
吴伟业即便再迟钝,也知道皇太子对他要比其他东宫官吏更为严厉。他对此也是颇为疑惑。
论资历和出身,他都是最早的东宫老人;论才学,更不是那些举人、生员能够比拟的。
然而后来的张诗奇都已经做到了山东参政,他却起起伏伏仍只是个知府。
知府也有三六九等,像开封府下辖四州三十县,而怀庆卫辉两府加起来也只有十二县。
一切都只有到了那边再说了。吴伟业心中刚腾起一丝懈怠,突然想起了最近在济南经常听到河南口音,都是河南出来逃难的难民。
自己挖不到书吏,难道还挖不到农民?只要许以土地,这些人是肯定愿意跟着他走的。
若是能有一批熟悉当地的农民,等春天的时候开垦农田也算有了下手点,起码各县的农老可以用上放心人。
——土地从何而来?吴伟业暗暗问自己,旋即满脑子都是东宫官吏扫荡山东富室的情形。
——他们做得,我也做得。以雷霆手段行菩萨心肠,杀一救万,这话说得也有道理。
吴伟业暗暗下定了决心。他哪里知道。无论是那个商贾出身的开封知府廖兴,还是大才子侯方域,早就让人去买了所辖府县的《缙绅录》,却不是为了方便施政,而是权当肥羊准备开刀。
想山东并未沦入贼手,尚且能找到罪责腾出一片空地。河南这地方可是闯逆、献贼、各种土贼几番往来的重灾区,谁家没个通匪、投贼的罪过?
人只要下定决心。打破底线,总是能创造奇迹的。……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满清大军尽数出动,整个京畿为之一空。
非但民间存粮被征用为军粮,就连农民都被大量征入军中成为役夫、奴隶、挡炮的人肉盾牌。
这次清军调动的消息同样落入了李自成的耳目之中。为了抵御西路军二十余万大军的进攻,李自成及时交付了从河套买来的良马。
也拿到了商人们运过去的棉衣。在这笔交易中,李自成并没有花什么本钱。
一部分马匹是抢来的,另一部分是用棉衣换来的,最后落在自己手里的棉衣仍旧有三四万件。
数万件棉衣就意味着数万个战士。步卒,只有海量的步卒,才是大顺军的胜利之道。
因为朱慈烺对历史剧本的修改,使得清军没有能够一举吞并山西。不能以最佳状态攻打陕西。
也使得李自成不用落荒逃跑,仍旧维持着一个农民皇帝的体面。李自成坐在秦王府存心殿里,这里是他的皇宫。
他已经派人去重修的城北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当然,名字里的
“大明”肯定是犯忌讳的,所以已经改成了更早的名字:永安宫。在李自成的
“御案”上,放着一本朱太子派人送来的小册子,封皮上写着《方阵战术》四个字。
还不忘铃上
“御赐”印章,让李自成扔了揪心,看着堵心。刘宗敏站在李自成面前,道:“圣上,这书中所载方阵,的确要比我军常用战阵更为犀利。”李自成当然知道顺军的常用战术:一哄而上是主流,能列成一个横阵往前冲就已经算是强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