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炎黄子孙,仓颉造字
第192章 炎黄子孙,仓颉造字 (第1/2页)广成子在战场上方观察了一阵后,决定采取比较保守的方式帮助轩辕黄帝。
毕竟这是人道气运之争,他要是干预太过很有可能会引火烧身。
殊不知,在他决定出手的那一刻,人道杀劫就已经被引动了,一缕缕劫气从四面八方侵入了广成子的神识。
在劫气的影响下,广成子双手结印,施展神通,在战场上方降下了一场大雨。
这雨水之中,有广成子的法力,只要轩辕黄帝一方的士兵淋到雨,广成子的法力就会注入到他们体内。
广成子的法力让轩辕黄帝一方的士兵们瞬间变得更加强大,兵器挥舞之间,威力大增。
在广成子的暗中帮助下,轩辕黄帝一方的士兵逐渐占据了上风。
姜水部落以及其他部落的勇士们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轩辕黄帝一方的进攻。
部落一方的勇士们节节败退,纷纷倒下,战场上血流成河。
榆罔看着自己的一方逐渐走向败亡,顿时明白,这场战斗是他们输了,他们一方的结局已经注定无法挽回了。
但榆罔并不后悔,他朝自己一方的族人们大声喊道:“勇士们,我们已经尽力了,今日之战,我们无愧于我们的家园,无愧于我们的信仰。”
说罢,榆罔挥舞着兵器,向轩辕黄帝冲去,他要与轩辕黄帝决一死战,为自己的部落争取最后的尊严。
轩辕黄帝看着冲过来的榆罔,心中满是复杂,说实话,轩辕黄帝并不想和榆罔刀剑相向,榆罔不仅仅是神农的后人,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如今的人族正缺少这样的人。
但榆罔却无法理解自己统一人族的举动,这是两人最大的分歧。
“看来只能先拿下榆罔了。”想到这儿,轩辕黄帝握紧手中的青铜剑,神色严肃的看着榆罔。
榆罔的速度很快,眨眼的功夫就冲到了轩辕黄帝面前,他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向着轩辕黄帝砍去,轩辕黄帝侧身躲开了这一击,并迅速反击,用手中的青铜剑刺向榆罔的胸膛。
榆罔见状侧身闪躲,避开了轩辕黄帝的攻击,同时挥出一斧,砍向轩辕黄帝的腿部,轩辕黄帝一跃而起,躲开了榆罔的攻击,然后顺势一脚踢中了榆罔肩膀。
榆罔被踢得后退几步,但他很快稳住身形,再次挥动斧头,向着轩辕黄帝攻来。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时间打得难解难分。
空中的广成子这次没有掺和,只是静静的看着轩辕黄帝和榆罔的对决。
在广成子看来,轩辕黄帝乃是他的亲传弟子,习得了玉清大道,不可能输给一个没有师承的榆罔。
然而榆罔的表现却远远超出了广成子想象,他与轩辕黄帝大战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分出胜负。
最后还是姜水部落被击溃后,在众人的围攻下,才生擒了榆罔。
轩辕黄帝看着被束缚的榆罔,心中升起一丝不忍,他知道,榆罔是一个有能力,有气节的人,更是现在人族发展需要的人才。
于是轩辕黄帝走到榆罔面前,语气严肃的说道:“榆罔,你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为何就是看不明白呢?人族统一是大势所趋,只有统一人族,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你若放下武器,我可以饶你一命。”
榆罔听了轩辕黄帝的话,摇了摇头道:“轩辕,人族统一或许没错,但你的手段过于残暴,任何违背你意志的部落都会被你直接征服,你的行为哪还有一点人族共主的样子?所以我是不会臣服于你的,你杀了我吧!”
“你还是不明白,现阶段的人族必须尽快实现统一,你觉得我输给九黎部落是我无能吗?与我一战后的你,应该最清楚我的实力了,若我不尽快整合人族,后续面对九黎部落,我们人族只会输的更快。”
榆罔闻言没有再多说什么了,不管轩辕黄帝的理由为何,他都不可能选择臣服。
轩辕黄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榆罔已经无法回头,他挥了挥手,让人将榆罔带走。
这场人族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场内战落幕了,姜水部落大败,炎帝榆罔被俘,轩辕黄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实现了人族的初步统一。
这场战斗,也成为了人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后人称此次大战为阪泉之战,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姜水部落和诸多大部落的联合抵抗都失败了,其余的小部落自然不敢再反抗轩辕黄帝了。
前后不过十几年时间,人族就完成了统一。
轩辕黄帝在统一了人族部落之后并没有急着对九黎部落发动进攻,而是下令让人族休养生息,连年征战导致人族人口锐减,粮食也不足了,此时和九黎部落开战人族必败。
先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积蓄力量后续再与九黎部落决一死战。
正巧,九黎部落那边也是这么想的,蚩尤也是统一人巫部落不久,也不想在这种时候与轩辕黄帝开战。
他是想争夺人族共主之位,但不是现在,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两边首领的克制,让人族和巫人族之间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和平往往就意味着发展。
陈都之中,轩辕黄帝手下有一名属官名唤仓颉,专司管理圈中牲口之数目、屯里粮食之多寡。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事务并不算多,仓颉凭借过人之记忆,尚能够应对。
可随着牲口与粮食数量日增,仅凭头脑记忆,已有些力不从心了,甚至还出现了错漏之处,仓颉为此深感犯难,遂苦思解决之法。
仓颉想到的第一个方法自然就是“结绳记事”之法了,这是人族惯用的记事手法,以不同颜色之绳子代表不同之牲口与粮食,绳上所打结头则表示数目。
当牲口和粮食数目增加时,于绳子上打个结倒也简便,可要是牲口和粮食的数目减少,解结之操作则极为繁琐。
聪慧的仓颉很快便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在绳子上悬挂各式各样之贝壳,以替代其所管理之物。
如此,当牲口、粮食增加时便添一贝壳,减少时则去一贝壳。
仓颉此计甚妙,一连用了数年,将牲口、粮食管理得井然有序。
黄帝见仓颉如此能干,大为开心,黄帝将人族中诸多事务尽皆交付于他,像是每年祭祀之次数、每回狩猎之分配、部落人丁之增减等等,皆令仓颉掌管。
可随着仓颉管理的事务愈发繁杂,他渐渐觉得光靠结绳与贝壳,已难以应付。
这时候仓颉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要创造出更为准确之记事方法,方能满足部落发展之需。
仓颉这一想法,正好暗合了人族演化之道,正在瀛洲仙岛与白璟论道的女娲心有所感。
“女娲道友可是出了什么事?”白璟见状出言问道。
女娲没有直接回答白璟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白璟道友可记得鲲鹏为何被称为妖师?”
白璟一听就知道了,此时应当是仓颉造字的时机了。
人族的文字也确实该出现了,在三皇之前,人类尚处于蒙昧初开之时,交流之手段极为有限,仅能依赖简单之声音与手势传递些许粗浅信息。
随着岁月流转,族群不断发展壮大,生活之态亦愈发复杂多样,原有的简陋交流方式,已难以承载人族之间沟通,记事的需求了。
人族修士能用先天神文记事,凡人可是不行的,于是创造一种人族的文字已经是势在必行之事了。
“白璟道友,这仓颉引动了人道气运,他应当就是如鲲鹏那般,创造了人族文字之人,我想帮他一把,让他尽快完成人族文字的创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