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稳健统帅
第一百二十七章、稳健统帅 (第2/2页)趁着大虞训练新兵的契机,联合鬼方提前挑起大战,才是战略上的最佳选择。
“可惜了!
本来还想着,利用海盗洗劫盐场,趁机增加一个骑兵千户的编制。
现在前线开打,朝廷的资源要紧着前线,只能等下次了。”
李牧的感慨,让一众将领集体沉默。
要知道前些日子,朝廷刚给扬州营拨付了一千匹战马,让骑兵千户完成了满编。
部队都还在训练中,这位又开始惦记第二个骑兵千户的编制。
勋贵出身的将领还好,大家都是关系户,对这种优待见怪不怪。
相比普通人,他们知道的讯息更多一些。
两淮地区的盐场,都卖给了朝中权贵。
扬州营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他们看家护院。
没有海寇入侵的事情,可能他们还没感受。
发生了这种事情后,大家肯定会意识到扬州营的重要性。
增加扬州营的机动力量,他们都是受益者,有动机去推动。
如果不是辽东大战爆发,李牧私底下和各方接触一下,事情差不多就成了。
同样的话,落入草根将领耳中,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虞朝能满编的部队屈指可数,扬州营这种完全是一个怪胎。
一个满编步兵营,加上一个满编骑兵千户,光战兵就有近七千人。
这样的军事实力,超过了大虞朝三分之二的总兵。
舒忠义的感触最深,哪怕在辽东前线,骑兵计算兵力也是“人+牲口”。
同大虞多少骑兵一样,扬州营也是半甲轻骑兵,每名士兵配备一匹战马一匹驽马。
名义是一个满编千户,放在外面相当于人家三个满编千户。
他这个扬州营的骑兵千户,比外面一些游击将军带的兵还多。
像李牧这种坐拥七千战兵的将领,搁在九边将门中,都能算一号人物。
“参将大人,我们会不会上战场啊?”
舒忠义跃跃欲试的问道。
在他看来,自家参将大人训练这么多军队,肯定是为了到前线大展拳脚。
辽东前线虽然危险,同样也有荣华富贵。
他这种草根,很难在那边混出头,不等于勋贵子弟也不行。
看扬州营的军官配置就知道,除了他这个武进士出身的骑兵千户外,另外五名千户全是勋贵子弟。
下面的百户,也有半数以上是勋贵子弟。
跟着这样的部队上战场,肯定不会吃亏。
扬州营的具体战斗力,他不是很清楚,但训练强度他是知道的。
哪怕是边军,都不敢这么训练。
每日一练,完全是靠钱堆出来的。
如果不是军饷给足,每天三顿干的管饱,还能见到荤腥,士兵们早就闹翻了天。
隔三差五进行实弹射击,好像弹药不要钱一般。
“问这么多干嘛,你只要把骑兵练好就成。
真要是和北虏遇上了,我们步兵不怕,骑兵能是人家的对手!”
李牧没好气的训斥道。
辽东大战大家躲都来不及,居然还有人想往里面跳的。
不是不能和北虏打,而是不能按照文官的命令,跑去和北虏打。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大虞的武将感受不深。
但李牧不一样,他记忆中拥有太多的反面教材。
明明可以获胜的战争,结果在一群纸上谈兵的家伙指挥下,最后败的一塌糊涂。
觉得草原人厉害,那是以文御武制度建立后。
此前武将担任主帅时,大虞可是一直压着敌人打。
不说封狼居胥,最起码边界线外拉百里,看不到草原部落的踪迹。
北虏也罢,鬼方也好,全部都匍匐在大虞脚下称臣。
“参将大人,增加不了骑兵编制,增加步兵编制也一样。
各地盐场饱受海寇威胁,扬州卫又不堪用,只能靠我们扬州营。
为了保障朝廷的盐税,分兵驻守各地势在必行。
以南通州为例,我需要同时在崇明岛、海门县、州城三地部署兵力。
没有三千兵马,根本防守不过来。
计算上其他地区的话,需要的兵力还会更多。”
云千户顺势提议道。
增加编制,就意味着增加机会。
对武将来说,没有人嫌弃自己麾下的兵多。
“行了,除非你们想要去辽东前线增援。
不然这种好事,暂时就别想了。
现在要做的是尽量淡化扬州营存在感,免得被兵部盯上了,一封调令把我们打发到辽东。
要知道我们麾下的士兵,多是扬州本地人。
真要是到了北边,光非战斗力减员,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在适应北方气候前,十分的战斗力,顶多能够发挥四五分。
北虏和鬼方能够压着边军打,战斗力肯定不用怀疑。
仅凭四五分的战斗力,同这些家伙对上,那是会吃大亏的!”
李牧当场拒绝道。
提要求是要分时间的。
辽东前线缺兵少将,此时凑上去就是告诉兵部,还有一支扬州营可用。
(本章完)